恭喜你發現了一件事:「爸媽也是人」


小羽(化名)是去年科任班的學生,因為擔任我的英文小老師,和我有許多互動。高二分班後,她透過目前在我導師班的學生約我,說有事需要聊聊。以下是那個午休時間的對話。

「老師,最近家裡有件事......我覺得很奇怪......」


我在心中想像各種可能的狀況:爸媽有離婚跡象、爸/媽有外遇跡象、爸/媽有失業跡象、爸/媽有破產跡象...。

「我發現我爸媽..呃...還有...夜生活....我知道這其實是好事,但我就是覺得很奇怪(註)......」

噢我懂了。從她的表情,我知道,「夜生活」指的是「性生活」。

「妳覺得奇怪,因為......?」

「我也不知道,我說不出來.....」

「沒關係。我相信,這個發現一定對妳有些衝擊。看來你目前還不太確定衝擊的點在哪裡,我們來嘗試找找,好嗎。妳會感到『羞恥』或『難為情』嗎?」

如果她有這樣的感覺,我會循線繼續挖掘令她有如此感受的「對象」;是「性行為」?還是「有性行為的父母」?或者是「發現父母有性行為這件事/的自己」?

「沒有,我知道這其實是好事......」

「妳覺得『生氣』或『憤怒』嗎?」

「也沒有。就是...在白天看到他們的時候會覺得很奇怪....」

「難道是撞見被發現,彼此都尷尬?」

「不是,他們不知道,我也沒有看到。就是,我在家裡有看到一些...呃...用具...」

「保險套?」

「對...然後...我發現一些事,證明他們有在使用...呃...所以...看到他們的時候會覺得怪怪的...」

(找到衝擊點了!)

「妳可以多說一點嗎?看到他們的時候,為什麼覺得怪怪的?那時候妳心中想些什麼?」

「就覺得...他們晚上不是現在的這個樣子...」

「聽起來,妳突然發現眼前的父母有妳所不知道的一面?」

「對!」

「所以覺得他們虛偽嗎?」

「也不是...其實這是好事...但心裡就是會想:『你們晚上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我也知道這沒有什麼不好,所以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覺得奇怪...」

「妳知道嗎,妳應該要高興,因為,妳比許多人更早有機會發現:爸媽也是人。」

(小羽表情困惑)

「人類是所有生物中最晚才有能力脫離雙親、獨立生活的;為了保命,幼兒會發展出『父母為神』的設定,在這個設定下去合理化、美化父母,避免讓自己因為意見不同而有被遺棄的風險。但是,如果年齡漸長,應該獨立的時候卻還深植這個設定,就是所謂的「剪不斷臍帶」。狀況輕一點是一輩子的媽寶、爹寶;嚴重點就是永遠發展不出「自我」,拿父母的價值觀來套用在自己的個性上,一輩子被永遠達不到標準的痛苦所折磨。」

「小羽,過去,在妳心中,父母是照顧者,呵護妳、保護妳。現在妳突然發現,爸媽有妳未曾想像的面向,妳覺得受到衝擊,是很正常的。」

「那我要怎麼解決這種奇怪的感覺...?」

「或許,妳可以開始把父母視為朋友。我是說,想一想,妳和小優(化名)是好朋友,但小優也有許多妳所不知道的面向;她有她的興趣嗜好,而妳會尊重她。

更重要的是,妳喜歡小優這個朋友,因為她有某些你欣賞的特質,但小優也會有讓你覺得不認同、甚至不開心的行為。妳的父母也是,他們將是你一輩子永遠無法解除關係的朋友,但他們畢竟也只是妳的朋友。他們有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妳也應該有妳自己的。

更何況,父母還有性生活,是好事,這表示妳和弟弟沒有讓爸媽太操煩到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微笑)」

「摁,我也覺得!(淺淺一笑)」

「不妨跟爸媽借他們求學時期、交往階段、結婚之後的照片,請爸媽說說照片中的故事給妳聽。我相信,妳可以從照片中、從他們回憶過去的眼神中,看見更多你還沒認識的爸媽喔。」

鐘響,午休時間結束。

我:「看來我們的聊天必須結束了。如果我們先在這裡打住,可以嗎?」

小羽:「可以的!」

我:「或者,還有什麼話是必須現在立刻跟我說的嗎?」

小羽:「目前沒有了!謝謝老師~」

我:「不,是我要謝謝妳信任我,願意跟我分享心裡的困境!」

第二天,我邀請小羽再次談話。

「昨天回去以後,還好嗎?有什麼新的想法嗎?」

「沒有,那個奇怪的感覺不見了!我照著老師的建議,想像爸媽也曾經是像我這樣的青少年,慢慢長大,過著多采多姿的生活。本來有想要去看他們的相簿,但是相簿就放在...呃...他們放保險套的旁邊(笑),所以我想,以後再說吧!」

「在妳成長個過程中,爸媽曾經跟妳討論過『性』嗎?我這麼問,是想確認這個話題在你們親子間是禁忌嗎?或者是可以公開討論的?」

「我以前比較小的時候,大概是小學、國中左右吧,問過我媽媽,她沒有不跟我談,但可能我那時候太小,她只是稍微講一下而已,說以後我就會懂。」

「那麼,妳能想像,在妳知道了爸媽之間有性生活後,你們之間的親子互動可能會怎麼發展嗎?」

「就像老師建議的,我會開始把他們當成獨立的『人』去認識這兩個朋友。至於性生活,是最近才開始的,我猜他們可能會漸漸更自在,或許會主動跟我談吧!」

目送小羽離開,我知道,這個年輕人已經準備整裝,走向更加成熟獨立的自己。


【後記】小羽在第一次談話的當晚便透過LINE告訴我:「謝謝老師今天幫我諮詢,我自己原本都不知道怎麼描述這個狀況,但是老師你真的很厲害,能講出我心中所想的。」

其實,困惑的人所需要的,是有人協助他們釐清那個衝擊事件究竟撼動了哪些既有的認知與價值觀。從辨識「感受」開始,相當有助於找到癥結所在,因為,困惑很容易被情緒綑綁得更加複雜。

聆聽、協助澄清、提供建議使之得以嘗試與練習、再討論、發現前一個難題已經解開時,引導對方想像接下來可能的發展,幫助對方作準備。這些,是陪伴者如我們所能做。

至於要如何渡過衝擊,並且在歷程中獲得養分、朝著更成熟的成年人前進,終究得取決於當事人自己的決定與行動力。


【註】無法準確辨識自身感受的青少年常以「奇怪」這個詞來表達「混沌未知的心理狀態」。

本文已經當事人確認,同意公開刊登。

CONVERSATION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