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手札
小偉(化名)是我科任班的高一學生。上學期像個寄讀生,課堂上旁觀如客人,作業沒寫缺交、考試幾乎全在十幾二十分徘徊。
找他來談過幾次。先確認他想唸高中、想升大學,接著問他學英文的障礙為何。他說「因為我所擁有的時間不可能讀完全部科目,所以不如把精力放在比較在行的。其他,考大學的時候也不一定要選(考招制度已經變成五科選四科)。」
白話文就是:英文的投資報酬率太低了,將來我避開它就好。
找他來談過幾次。先確認他想唸高中、想升大學,接著問他學英文的障礙為何。他說「因為我所擁有的時間不可能讀完全部科目,所以不如把精力放在比較在行的。其他,考大學的時候也不一定要選(考招制度已經變成五科選四科)。」
白話文就是:英文的投資報酬率太低了,將來我避開它就好。
恭喜你發現了一件事:「爸媽也是人」
每個孩子有其天生的氣質,但個性卻有八成發展自童年經驗與家庭教育
影響深遠的學習,往往發生在學校的圍牆之外!
2018寒假作業 for 高一實驗班
我開竅得晚,到了大學才開始廣泛學習。大一還是埋首書堆,拿了好成績申請到雙主修後,我的世界就在校園外了。回首那一段行事曆五顏六色的數年,除了覺得過癮還想再來一次,就是覺得遺憾;怎麼高中校園的結界那麼深呢?
理性對話與辯論,才能促進更大的社會共識
高中開始培養思辨力,會不會太早?
訂閱:
文章
(
Atom
)
About Me

哲哲的林靜君 Claire
在高中教授英文多年,時常被學生不開口發言的聾啞行為激怒,因此決定以哲學開發青少年的思考與表達能力。
Popular Posts
-
專訪南港高中國際人文實驗班林靜君老師 2014年夏天,南港高中高一新生註冊時,林靜君老師放了一段「國際新聞集錦」,請高一新生自我評估到底熟不熟悉這些新聞。這些影片引起年輕人的注意和好奇,然而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這些國際事件。
-
我在這學期的《全球議題》課程中帶學生探討人權。全班一起在上個月參加了國際特赦組織的寫信馬拉松行動,學生們在詳讀了2017年的援救個案後,各自選擇聲援對象,總共寄出了70張明信片,向著世界發聲! 回到台灣,台灣的人權狀況呢?於是我安排這群小高一參訪了台灣人權促進會。